随着全球环保和能源转型的步伐不断加快,钢铁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大户,正面临着巨大的绿色转型压力。“双碳”背景下,钢铁业绿色低碳发展备受关注。生物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正成为钢铁行业绿色转型的重要助力。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钢铁行业在国家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也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压力。钢铁行业的碳排放约占全国总碳排放量的15%,是绿色低碳转型的重点领域。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降低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助力行业实现低碳和高质量发展。
2022年1月20日,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首次在国家政策层面明确了钢铁行业碳达峰时间表:力争到2025年,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吨钢综合能耗降低2%以上,确保2030年前碳达峰。
2024年7月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
2024年7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的通知,第十二条提出完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将温室气体排放管控纳入环境影响评价,对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排放水平进行预测和评价,在电力、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强化减污降碳协同控制。
2024年8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大力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纸、印染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广节能低碳和清洁生产技术装备,推进工艺流程更新升级。
今年9月,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2024全球能源转型大会开幕式上表示,下一步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今年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除了现有的电力行业以外,还将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等重点排放行业。进一步完善碳定价机制,加快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
除了国内的环境法规和政策压力外,国际市场的压力也在加剧钢铁行业的绿色转型需求。特别是在欧盟推行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背景下,欧盟针对高碳排放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这使得中国钢铁出口到欧盟的成本显著上升,尤其是依赖传统高碳排放工艺的钢铁产品,面临失去市场竞争力的风险。因此,钢铁行业不仅需要应对国内的碳排放要求,还需积极应对国际碳关税带来的挑战。在这种双重压力下,推动绿色转型已成为钢铁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任务。
随着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逐步实施,钢铁行业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日益严峻的碳排放要求。生物天然气作为一种低碳清洁能源,成为钢铁行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推动力。 在钢铁行业,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冶炼、加热和轧制等过程,尤其是高炉冶炼和转炉炼钢环节,能源消耗最为集中。生物天然气在这些环节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显著降低碳排放,提高市场竞争力,还能为钢铁企业提供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有效应对碳关税和环保法规。
高炉冶炼是钢铁生产中最能耗的环节,主要依赖焦炭、煤、天然气等能源。焦炭在此过程中不仅作为还原剂,也作为燃料,参与铁矿石的还原反应;煤主要用于提供热量,同时也为还原反应提供一定的碳源。生物天然气可以替代部分传统高碳能源,减少冶炼过程中的碳排放,并确保热量供应的稳定性,满足冶炼、轧制等工艺需求。同时,在冶炼过程中,生物天然气中的氢成分还可作为还原剂,替代部分碳源,从而减少铁矿石还原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推动低碳生产。尽管氢气在冶炼中的应用仍处于研发阶段,但其替代传统碳源的潜力不容忽视。
转炉炼钢是将生铁转化为钢的关键环节,通常需要大量的氧气、天然气和电力。转炉炼钢的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氧气和热量的供应上。生物天然气可以替代传统天然气,减少整体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确保钢铁生产过程中稳定的能源供应,同时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优化能源结构,降低能源采购成本。
此外,钢铁生产中还需大量热能用于加热,如钢坯加热炉等,通常依赖天然气、煤或电力提供热能。生物天然气作为一种通过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产生的可再生能源,燃烧热值接近传统天然气,且燃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更少,具备良好的替代性。在这一过程中,生物天然气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还能进一步推动钢铁行业实现低碳转型,提升其绿色竞争力。
生物天然气的来源广泛,包括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餐厨垃圾等有机废弃物。根据《中国沼气行业“双碳”发展报告》,我国可用于沼气生产的农业农村有机废弃物、城市有机废弃物、工业废水资源量分别约为42.7亿吨、3.6亿吨、65.4亿吨,如果将上述资源全部用于沼气高效生产,可产生沼气的最大潜力超过5000亿立方米,展示了生物天然气的巨大市场潜力和稳定性。
近年来,国家政策对生物天然气产业的支持不断加强。2019年十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生物天然气年产量超过100亿立方米。到2030年,生物天然气年产量超过200亿立方米,占国内天然气产量一定比重。
在《“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等政策文件中,生物天然气作为清洁高效的可再生能源得到了明确支持,政府鼓励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发展,推动其在能源供应中的广泛应用。
政策的支持为钢铁行业应用生物天然气提供了有力保障,推动钢铁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生物天然气不仅能有效替代传统化石天然气,降低碳排放,提升企业的绿色竞争力,还能通过推动废弃物资源化,优化钢铁行业的能源结构。随着全球碳排放政策的日益严格和市场需求的增长,生物天然气将在钢铁行业的低碳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助力钢铁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并为全球绿色能源转型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