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路径不断演变的背景下,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并持续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近年来,主要经济体的绿色政策出现波动。欧盟在碳关税(CBAM)执行上突现反转,80% 的进口商被豁免缴纳碳税;美国因政治博弈,气候政策摇摆不定,特朗普再次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并暂停《通胀削减法案》,重创清洁能源产业;德国在能源转型领域一直走在前列,然而近期国内围绕能源路线争议不断。这些变化加剧了全球绿色转型的不确定性,也引发了对中国“双碳”目标推进的担忧。
在3月23日至24日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郭芳表示,受多因素影响,主要经济体绿色低碳政策的不确定性上升,但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并从五方面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培育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
1月21日,在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年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强调,中国正以实际行动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走绿色转型之路是长远之策,绝非权宜之计。不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和行动不会改变,将持之以恒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作为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支撑,生物天然气不仅能替代化石能源、减少碳排放,还将在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中发挥关键作用。随着“双碳”目标的深入实施,生物天然气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生物天然气主要由沼气提纯净化而来,是以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餐厨垃圾、农副产品加工废水等城乡有机废弃物为原料,通过厌氧发酵和净化提纯产生的绿色低碳清洁可再生的天然气,是沼气高值化利用的重要方向。
我国是农业大国,生物质资源丰富,生物天然气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28年,全球生物燃料的总需求将达到约2000亿升。数据显示,2060年我国生物天然气技术潜力大于1800亿立方米,但2023年产量仅5亿立方米,市场增长空间巨大。
《关于促进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30年我国生物天然气产量目标超200亿立方米。今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首次以立法形式明确将生物天然气纳入国家鼓励类能源范畴,进一步强化了政策支持力度。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生物天然气将成为我国能源结构优化的重要力量,不仅助力碳减排、保障能源安全,还将在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重塑中国能源版图的绿色底色,助力我国绿色低碳转型,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强有力支持。
参考资料:
新华社《生态环境部:5方面发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新华网《丁薛祥在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年会上的特别致辞(全文)》
农民日报《我国生物天然气发展步入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