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特定组织”推动的“中国垃圾焚烧行业产能过剩、缺垃圾烧”片面舆情持续发酵,其影响已从舆论场蔓延至实体经济层面。
清气团智库接近核心信息源了解到,近80亿元的在途并购项目因收购方被“缺垃圾”舆情误导进而担忧“产能过剩拖累财报”被单方面叫停,直接冲击行业整合与技术升级进程。
此类论调忽视中国城市化进程与垃圾量刚性增长规律,更无视行业头部企业的高效运营现实,亟需以权威数据厘清真相。
由境内外所谓环保组织刻意推波助澜的,中国垃圾清洁焚烧行业“产能过剩、缺垃圾烧”的片面舆情,持续发酵,已经开始严重影响中国垃圾清洁焚烧行业的发展了。
清气团获悉,该新闻发酵后,若干正在进展中的垃圾焚烧项目并购案,共计近80亿元的并购案,被收购方单方面叫停,理由就是担心产能过剩,影响并购后的财报合并。
头部企业高负荷运行戳破“过剩”谬论
为了厘清真相,清气团智库发布2024年中国垃圾焚烧行业主要品牌集团,产能利用率和停炉数据排行榜单。
1、所有数据均来自生态环境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自动监测数据公开平台。
2、数据构成,主要是来自近1200个垃圾焚烧项目,在运行的2202台垃圾焚烧炉,每台炉2024年每天144个每五分钟炉温均值。
3、本次公布25个垃圾清洁焚烧行业头部和腰部品牌,涉及770个垃圾清洁焚烧项目,占全国垃圾焚烧行业80%的产能。
4、垃圾清洁焚烧炉,是所有热工焚烧系统中,机械结构最复杂、动作系统最多、炉内腐蚀情况最复杂的焚烧炉,所以每年必须有较多时间停炉检修,年运行小时数在8000小时,折合为333天(近11个月),视为达到满负荷运转。
透过数据分析可知,高能环境、海螺创业、瀚蓝环境、城发环境、康恒环境、光大绿保、粤丰环保(现瀚蓝环境固废二部)、北控集团这8家集团企业旗下垃圾焚烧项目,能够达到8000小时年运行数满负荷标准的,接近或超过九成;旗下所有项目平均总停炉时间,均不超过1个月。
高能时代是目前全行业中,2024年度唯一一个实现旗下所有项目,均百分之百达到8000小时满负荷运转的企业。
海螺创业作为最晚入局的集团企业,居然在产能利用率和满负荷运转能力上,达到全行业排名第二的水准,运行水平和能力让人惊艳。
我们从今年持续的数据中也可以看到,瀚蓝环境在正式整体并购粤丰环保后,旗下所有项目可能都有望全部实现8000小时满负荷运转,此次并购可以说,实现垃圾焚烧清洁行业中真正的强强联手再创辉煌。
行业整体健康度远超舆情描述
三峰环境、光大环境、上海环境等企业旗下垃圾焚烧项目,能够达到8000小时年运行数满负荷标准的,超过八成;旗下所有项目平均总停炉时间,均不超过2个月。
中国天楹、圣元环保、皖能电力、旺能环境、启迪环境、首创环境等企业,旗下垃圾焚烧项目,能够达到8000小时年运行数满负荷标准的,在6-7成;旗下所有项目平均总停炉时间,均不超过2个月。
中国节能、中电新能源、伟明环保、绿色动力、深圳能源、泰达股份、浙能锦江等企业,旗下垃圾焚烧项目,能够达到8000小时年运行数满负荷标准的,在5成左右;旗下所有项目平均总停炉时间,均不超过3个月。
根据上述表格,我们可以发现,25个品牌集团中,只有7个品牌,平均停炉超过2个月,但不足3个月;770个项目中,只有155个项目,年运行小时数不足8000小时,占比只有20.1%。
区域分化≠产能过剩
结构性矛盾需精准施策
舆情将局部产能阶段性供需不平现象扭曲为全局危机,实则忽略关键差异。
发达地区短期错配,如广东、浙江因超前建设产能利用率暂低,但垃圾量年增2.58%,2027年将达供需平衡,2030年预计缺口2607万吨。
中西部高效运行,如四川、湖南、陕西产能利用率达90%,印证人口集聚区需求刚性,县域短板暴露建设不足,山区收运体系滞后致小规模项目“吃不饱”,反揭示300吨/日级焚烧设施缺口。
可以说,大多数垃圾焚烧品牌集团,以及大多数垃圾清洁焚烧项目,没有出现缺垃圾需要靠烧陈腐垃圾维持的现象发生,同时也说明我国城乡垃圾,依然保持持续增长。毕竟,垃圾的增长,也代表中国消费经济的持续增长。
资本市场应穿透舆情迷雾,关注头部企业90%满产率的硬实力;政策端需强化区域统筹(如共建共享机制),破解县域收运瓶颈;公众须警惕“环保外衣下的经济战”,捍卫中国环境治理自主权。
本文系【清气团|固废展望】原创内容,如有问题,请随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