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气化 是指使用生物质材料(例如木材、稻草、秸秆等农作物)生成氢气的气化反应,这种方法具有可再生性且环保性。
生物质气化机理 生物质气化技术是指在气化介质(空气、O2、CO2、水蒸气等)的参与下,将生物质加热到一定温度,依次经历干燥、热解和气化阶段,将生物质化学能转化为含有H2、CO、CH4、CO2和其他碳氢化合物(CHy)的合成气。然而,由于生物质中氢的含量低, 通常小于 10%,仅依靠生物质本身的氢含量是不可能在合成气中获得更高的浓度和产率的。水蒸气作为气化介质可以提供大量的元素氢,因此从生物质水蒸气化中制氢比使用空气或氧气作为气化介质要有效得多。 生物质水气气化制氢的反应流程包括:气化反应器内温度达到 600 °C 后,生物质热解和焦炭产生的挥发性成分开始与水蒸气反应,主要包括#水气变换反应、#甲烷蒸气重整反应、#水煤气反应、#焦炭气化 等大分子重整反应,同时,氢气的产生伴随着布杜阿尔反应、甲烷化反应和其他过程。因此,生物质水蒸气气化的操作参数对合成气中的浓度和收率影响很大。其化学反应如下所示:
随着气化温度的升高,挥发物的沉淀和重整加快,增强焦炭的气化,使生物质转化为富含 H2 的合成气。制氢反应中的水气转化是放热反应,而合成气是吸热反应,为了提高浓度和反应速率,气化温度需要在合成气的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之间进行平衡。当生物质水气气化温度较低时,合成气中存在 CH4 和小粒径碳颗粒,且碳颗粒容易使催化剂表面积碳进而失活,气化温度的升高有利于碳沉积的气化和 CH4 重整。
生物质气化研究现状 水蒸气浓度是影响合成气产量和 H2 浓度和产量的重要因素。首先,增加水蒸气的浓度会增加反应的反应物含量,促使反应向正向进行,生成H2,水蒸气提供的氢元素增加,从而提高生物质气化的制氢性能。生物质在生物质热解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焦油,焦油的成分较复杂,难以处理,易造成尾部烟道堵塞。过量的水蒸气提高了生物质气化过程中焦油的活性,使其更容易裂解成更小的气体分子,还可以提高焦炭转化率,增加合成气和产量。 然而,水蒸气浓度的增加也对生物质气化产生不利影响。首先,过量的水蒸气会增加合成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影响合成气的热值,水蒸气的冷凝分离会增加系统的能耗。此外,在低于气化温度的情况下,向气化反应器中注入过多的水蒸气可能会降低反应器内的温度,从而影响挥发性重整和焦油裂解的速度,导致生物质气化的制氢性能降低。 生物质类型和组成对其气化氢性能也有较大影响,主要包括化学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挥发物含量、水分含量和颗粒性质,在纤维素、甘蔗渣、蘑菇废纤维素气化中合成气烃浓度较高,蘑菇废灰分较高,因此灰分和焦炭的积累很容易堵塞气化反应器管道,导致合成气产量减少。生物质中含有一定量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如K、Na、Ca等。这些元素在生物质中的含量虽然较低,但对生物质气化的制氢特性有明显的催化作用。
结论 虽然在生物质水蒸气化过程中,通过调节温度、水蒸气浓度等参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合成气中H2的浓度,但由于反应平衡的限制,合成气中仍含有一定浓度的CO、CH等气体。为了获得更高浓度的H2,需要通过水气变换、重整等装置将合成气中的CO和其他气体转化或分离,以获得高浓度的H2。然而,这一过程较复杂,涉及的设备较多,因此整体效率低,成本高,寻找高效、低成本的 jak 净化技术是生物质水蒸气气化技术研究的重点和关键。 通过生物质气化制氢具有许多优势,生物质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与传统的化石燃料相比,生物质可用于缓解对资源枯竭的担忧。生物质的气化过程可以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尤其是CO2,因为生物质在生长过程中吸收等量的二氧化碳。农业、林业和城市垃圾等废弃物也可以用作原材料,以减轻环境负担并将其转化为有用的能源。 但也存在一些缺点,生物质气化技术相对复杂,需要控制温度、压力和气化介质等参数,且设备投资高,技术门槛高。目前的气化效率较低,通常在 60% 到 80% 之间,并有一定的能量损失,并且生成的合成气成分(如水蒸气和焦油)可能会影响后续的氢气净化和生物质供应的稳定性和可用性,可能会受到气候、季节性和土地利用的影响,导致气源的不确定性。某些类型的生物质气化过程可能仍会产生有害气体和固体废物(如灰烬和焦油),需要适当的处理和管理。 尽管生物质气化可能具有环境优势,但其经济性通常受到原材料成本、设备投资和运维成本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生物质气化制氢具有可再生和减排等优点,但也面临技术复杂性、效率和经济性等挑战。促进其商业化需要不断优化技术、降低成本,并充分考虑资源可用性和环境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报告均系本平台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取。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内容为推荐阅读,仅供参考学习,如对内容存疑,请与原撰写/发布机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