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推动内河航运绿色低碳转型,其中“积极推动LNG、甲醇动力技术在中大型船舶、中长距离运输场景应用”成为关键导向。
作为LNG的绿色升级路径,生物液化天然气(Bio-LNG,指由生物天然气液化而成的可再生燃料)正日益成为实现“双碳目标”与内河航运绿色转型的重要力量。
传统LNG因其相对低碳、技术成熟,成为水运清洁能源转型的“主力军”。而生物液化天然气由农业废弃物、畜禽粪污、城市有机垃圾等通过厌氧发酵产出沼气、再经提纯净化并液化而成,不仅具备与LNG相同的物理性能,还具有碳中和、零碳排放、安全经济等特性,恰好契合了政策中对绿色能源“可替代、可推广、可落地”的技术路径要求。
生物天然气液化后,其能量密度显著提升,更适合长距离运输与船舶加注,可广泛应用于重型交通、内河航运及偏远港口等场景。其具体路径已逐步明晰:
源头更绿: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等原料发酵提纯,实现资源化利用与污染减排双赢。
替代更顺畅:具备与传统LNG完全兼容的燃烧性能,几乎无需改装船舶设备,即可实现绿色“平替”。
布局更灵活:依托分布式液化与港口加注站体系,可构建“资源地-液化站-港口-船舶”高效能源链,降低运输与加注成本。
更值得关注的是,Bio-LNG不仅是一种燃料,更是通往绿色化工与多元燃料路径的“载体”。
例如,以生物天然气为原料,通过合成工艺可制备绿色甲醇,用于远洋船舶等长航程交通工具。甲醇因其燃烧清洁、基础设施成熟、技术路径清晰,已成为当前绿色航运的重要解决方案。Bio-LNG—甲醇—船用燃料的技术路径,正是生物天然气延伸价值链的典型路线,也契合政策提出的“推进甲醇动力技术应用”方向,拓展了生物质能源在交通领域的横向空间。
相信未来,Bio-LNG将不仅仅是一种燃料,更是连接农业废弃物资源、绿色能源制造、分布式液化、港口加注站、绿色燃料终端应用的一条“绿色航运全链条”。尤其是在资源禀赋丰富的农业省份,完全具备构建“源—港—船”一体化绿色物流体系的现实基础。
此次政策明确将LNG、甲醇等替代燃料列入发展重点,意味着未来几年,绿色动力船舶将加快推广。作为连接“绿色农业—清洁能源—低碳交通”的关键桥梁,Bio-LNG作为“绿色升级版”清洁燃料,有望成为内河航运“零碳路径”首选方案。
在“双碳”战略与绿色交通体系协同推进的背景下,山西德远净能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积极探索Bio-LNG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商业化应用与模式创新,推动“资源—燃料—应用—碳收益”闭环落地,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加速绿色燃气价值释放,为零碳交通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