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波能源集团生物质能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生物质能公司”)正式揭牌成立。这并非是偶然的战略布局,而是集团在生物质能领域十余年深耕细作后的必然进阶。

回溯其发展历程,宁波能源对生物质能的探索始终与国家能源转型同频共振。早年间,集团便以“废物资源化”为核心思路切入生物质发电领域,通过小型试点项目积累运营经验;近年来,随着“双碳”目标推进,集团加速战略升级,将生物质能纳入新能源产业“五张名片”重点布局,尤其在绿色供热赛道实现突破——甬创电力落地的首个毛竹气化多联产供热示范项目,每年可生产可燃气体3.2万吨、生物质炭332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万吨;北仑春晓生物质气化炉项目也加速建设,预计供热量达36吨/小时,年减碳量将超6万吨。这些阶段性成果不仅验证了生物质能的商业价值,更为集团组建专业化平台奠定了坚实基础。
成立生物质能发展有限公司,是宁波能源在产业布局上的关键落子,承载着三重核心战略考量。其一,破解分散运营瓶颈。此前集团下属生物质项目虽多点开花,但存在资源调配效率低、技术研发重复投入等问题,通过板块化平台实现“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协同创新”,可将各项目的技术优势、供应链资源整合为集群效应。其二,强化技术驱动内核。公司下设的气化技术研究院,直指生物质能转化效率低、成本高的行业痛点,计划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攻关,突破气化炉设备升级、燃料预处理等关键技术,推动产业从“能源供应”向“高附加值产品研发”延伸。其三,践行社会责任与商业价值的平衡。集团始终秉持“原料采购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理念,新公司将进一步扩大农林废弃物收购半径,形成“绿色能源+共同富裕”的可复制模式,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这一战略举措对生物质能行业的影响或将是深远且多维的。在产业生态层面,其专业化运作模式将为行业提供“国企样板”——通过燃料集采降低成本、技术研发提升竞争力、板块化管理提高效率,有望推动行业从“粗放式分散发展”向“集约化高质量发展”转型。在技术创新层面,集中力量开展的气化技术研发,将加速先进设备制造与工艺优化的产业化应用,打破部分核心技术依赖进口的局面,提升我国生物质能产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


客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