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跟着一家能源公司去考察了已签约的工业园生物质集中供热项目。去之前,我心里一直有个疑问:一吨蒸汽300元的价格相当不错,为什么他们自己不投,需要找人来投资?
到了现场,我看到工业园是停产状态,用户并没有开工。通过内部系统调查了一下用汽企业的经营状况,很快发现这些企业都存在经营风险和信誉风险。我瞬间明白了——这个项目做不得。
不是因为价格问题,事实上,这个价格放在任何地方都算得上优厚;也不是因为技术问题,生物质集中供热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问题的核心,出在用汽企业身上。
返程的路上,我对能源公司的负责人说:“这个项目,我们不会投。”
蒸汽再贵,也贵不过官司缠身;利润再高,也高不过货款如期收回。
在能源行业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我见过太多因用户信誉问题而血本无归的案例。有的企业故意拖延付款,有的以各种借口扣减费用。
合同能源管理不同于传统买卖,它是长期合作,依赖于持续的收入流来收回投资并实现盈利。一旦用户信誉出问题,整个商业模式就崩塌了。
做生意,终究是要回归到与人打交道的本质。信誉,是商业合作的基石,更是能源合同管理的生命线。
商业决策有时就像找伴侣,不是看对方有多好看,而是看对方有多靠谱。选择一个不靠谱的合作伙伴,无异于在自己身边埋下一颗定时炸弹。
对于我们能源人来说,有些项目宁愿不做,也必须坚守选择客户的原则。


客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