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煤电作为碳排放重点领域,降低碳排放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生物质燃料来源于生物体有机物质,如农作物秸秆、林业废弃物等,其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碳多为植物生长时吸收的二氧化碳,形成“碳循环”,相比煤炭等化石燃料能显著减少净碳排放。杨伙盘煤电的试验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试验期间锅炉燃烧稳定、系统运行良好,不仅环保参数优良,更有效降低了碳排放,为煤电企业践行环保责任提供了可行路径。即便当前煤价低廉,但碳排放带来的环保压力与未来碳交易等潜在成本,让掺烧生物质成为平衡经济性与环保性的关键举措。
转型发展的战略布局,为清洁高效升级铺路
煤电行业的转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通过技术创新逐步探索“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路径。杨伙盘煤电此次掺烧试验,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燃料替代尝试,更是对煤电清洁转型技术的重要探索。试验中创新性采用“单磨单烧”与“单磨混烧”双技术路线,既攻克生物质难磨瓶颈,又解决混合不均、燃烧不稳定等行业痛点。这些积累的宝贵经验,为后续规模性应用生物质燃料奠定基础,推动燃煤机组向低碳化、灵活化升级,是企业着眼长远发展的战略布局。
资源循环利用的创新实践,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杨伙盘煤电充分利用所在地丰富的沙柳资源,将其加工成颗粒燃料作为煤炭的清洁替代品,这一做法既解决了当地林业废弃物的处理问题,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又拓展了燃料供应渠道。虽然当前煤价便宜,但生物质燃料的本地化供应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外部煤炭采购的依赖,且随着生物质掺烧技术的优化和规模扩大,其经济效益将逐步显现。此外,生物质掺烧还能提升企业在环保领域的形象与竞争力,符合绿色发展的社会期待,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可见,煤电企业在煤价便宜时选择掺烧生物质,并非“不划算”的举动,而是顺应时代趋势、着眼长远发展的理性选择。杨伙盘煤电的实践为行业树立了范例,未来随着生物质掺烧技术的不断优化,煤电行业将在“双碳”目标指引下,走出一条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转型之路,为国家绿色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客服1